新疆能化伊犁一矿始终把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,从全员创新、科技创新、管理创新方面持续发力,以创新为驱动力,跑出矿井提质增效“加速度”。
全员创新激发企业活力
“通过精准感知采煤机的位置与运行状态,实时调整并限制其运动范围,确保安全作业。”该矿综放工区技术员赵进宝向笔者介绍采煤机限位保护装置。
8月28日至9月6日,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2023年度煤炭企业优秀“五小”创新成果进行公示,该矿三项成果上榜,其中《采煤机限位保护装置的研究与应用》荣获一等奖。
这是今年《采煤机5g惯导系统应用》荣获全国煤炭系统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以来,该矿在采煤专业领域的又一重要创新实践被行业认可。
职工是创新的主力军和生力军。该矿开展“金点子、银点子”及合理化建议创新成果征集,向基层一线职工征集“好点子”,及时下发通报奖励。组织青年职工成立7支创新团队,积极参加上级公司工会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举办的创新方法大赛,组织开展创新创效成果展,营造全员参与创新良好氛围。
“今年以来,征集成果92项,其中创新项目57项,合理化建议35项”该矿党群工作部副主任刘士文说。
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质量
该矿成立企业技术中心,制定《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》《专利工作管理办法》等制度文件,成立创新管理领导小组,明确责任单位和考核细则,推动矿井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科学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。2024年授权专利11项,首获国际专利一项。
“目前矿井拥有29项专利,其中28项实用新型专利,1项发明专利,发明人达到164人次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。”该矿生产技术部主任王德勇说。
科技创新须服务于生产实践。该矿持续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,应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5g等新技术,让采煤机记忆截割、自动跟机移架、ai智能识别、人员接机保护和健康监测、固定岗位无人值守等一系列智能化系统“随乡入俗”。逐步形成wifi基站群,“5g 可视化远程控制”,“12阶段”自动跟机采煤工序等新疆基地“品牌磁场”。
管理创新助力降本增效
该矿建立健全“3317”精益设备管理体系,对3560台设备实行abc分级管理。通过设备分类、点检、注油、清扫、微缺陷报表、预检预修等17个关键举措,降低关键设备故障修复时间和备件吨煤费用,提高设备故障间隔时间。
“制定清扫、注油、点检基准161份,识别设备微缺陷145项,制定关键设备预检预修基准24套,降低了设备故障率,提高了生产效率。”该矿经营管理部刘辉说。
同时,该矿构建“23358”精益物资管理模式,强化材料计划、验收、入库、领用全生命周期管理,库存减少60%以上。打造区队“点单”、系统配单、司机接单“一站式”配送服务,运输效率从每小时1.6趟提高到1.9趟。建立物资修复研判机制,回收率达到75%以上,复用率达到70%以上。
(未经授权禁止转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