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隆庄煤矿将人才培养作为矿井发展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,着力在人才“引育留用”上下功夫,厚植人才“第一资源”,激发创新“第一动力”,积极打造人才集聚高地。矿井现有“大国工匠”3人,省部级高端人才32人,高技能人才比例达63.7%。
夯实基础,下好识才聚才“先手棋”
“我们在兖矿能源首家设立主管工程师,将主管工程师岗位作为行政正职、党支部书记和技术岗位的重要储备池,让年轻干部在重要岗位摔打锻炼,提升能力。”兴隆庄煤矿人力资源科负责人介绍说,“首批设立的6名主管工程师,2人已担任部门行政正职、3人竞聘到公司生产部室。”
把“相马”变“赛马”,人人皆可成才。结合管理人员岗位空缺,在基层单位中选拔出符合上岗条件的优秀班组长、业务骨干到管理岗位上来,和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形成优势互补。坚持多岗位锻炼,推进区队、科室轮岗交流,实施年轻管理干部“人才精英培养计划”,已经轮岗交流40余人。
用好考核“指挥棒”。兴隆庄煤矿不断修改完善《管理技术人员绩效考评办法》,通过制度打通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渠道。按照各专业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评分标准,考核分为三个级别四个类别,通过考核得分修正的办法实现了不同类别管理人员排序的问题,使考核制度更加科学,有更好操作性。
厚植沃土,打好育才成才“组合拳”
人才有风气,胜衰关全局。兴隆庄煤矿盘点人力结构,分析人力流失变化,从整体到局部摸清人力资源特征;盘点工种岗位,通过岗位描述、能力评价,明确岗位素质胜任条件;盘点发展制约,梳理培养优势及制约障碍,分析研判关键、重点、一般岗位,逐一解决。
兴隆庄煤矿管理创新的特点是“职工素质化管理”,以“提高素质”为核心,构建多层级、多工种、广覆盖的“四全”技能体系。常态化开展“管理大课堂”“工匠小讲堂”“创客微课堂”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学习培训活动,建成“美好兴隆·众创空间”,集聚7 大工种实训考核及19 个学习培训配套场所,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,优选学习能力强的青年职工,组织专兼职教师、管理精英、技术人才、工匠成立“一匠三师·金牌讲师团”,为其“开小灶”,开展易接受、提升快的精准培训。瞄准技能趋势,针对矿井条件受限工种,精选骨干到设备生产厂家和高等院校学习22 人次。
没有百炼火,孰知寸金精。兴隆庄煤矿明确矿、区队、班组、岗位四级竞赛网络,重点工种计划比、日常培训经常比、管理技术技能分层比,广泛开展全员竞赛、岗位建功主题实践活动。2023年累计开展42个工种171场、6700余人次参加的比武活动。王小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;高兴亮、郭金陵获山东省首席技师;秦钦荣获全国技术能手;鞠荣获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。23名职工被评为兖矿能源首届技能大师。矿井荣获山东省“全员创新企业”。
创优环境,彰显敬才爱才“赤诚心”
“扶上马”,更需“送一程”。兴隆庄煤矿以“拜师学艺”“金牌师徒”活动为载体,定期组织经验分享会,通过现场实例讲解、操作技能传授等方式,推动青年人才快速成长。青年职工徐晓晓先后获得“全国煤炭工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”“技能大师”等称号,徐帅荣获中技协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。
“保姆式”服务,坚持感情留人。在生活上关爱关怀大学生,改善住宿条件,实现全屋定制,使其感受到家的温馨。不定期召开高校毕业生座谈会,动态协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。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恋爱问题,主办“爱在兖州·相聚能源”联谊会,帮助他们解决婚恋问题。
“沉浸式”体验,坚持文化留人。通过组织大学生团建活动、观看矿井专题片、参观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和实训基地,举办篮球友谊赛、羽毛球赛、一起包水饺、吃年夜饭等丰富的文化生活,加深他们对j9国际站官网的文化内涵的了解,不断增强高校毕业生的集体归属感、荣誉感。
“定制式”规划,坚持事业留人。制定高校毕业生“四环节五阶段”培养规划,从思想上引、生活上帮、待遇上优、制度上管、工作中炼、业务上教,结合自身专业和特点,为他们量身定制“成长图”“路线图”,制定职业生涯规划,助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。
(未经授权禁止转载)